-
截止4月17日,陜鋼集團漢鋼公司軋鋼廠棒線車間1#棒線4月份共刷新班產記錄10次,刷新日產記錄9次,生產呈現出良好態勢,各規格較去年提速4%—15.4%不等,極大的促進了生產效率提升,為提質增效工作拉開了帷幕。
抓生產組織,為生產鋪就康莊大道。軋鋼廠不斷在總結中完善,在提煉中成長,在抓人員操作、抓細節控制的同時,緊盯當班生產組織,及時更正生產安排中存在的不足。針對部分規格搭配生產中熱坯不足的現狀,車間就1#棒線總結出了入60支熱坯,再入30支冷坯,如此交替組織生產下加熱爐可不用保溫的生產組織規律,從而保證了2#棒線熱坯的連續供應,實現了1#棒線2#棒線生產的共贏;同時,車間還細化了競爭上崗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,班組綜合指標連續三個月排名末尾的工班長將被淘汰,班組由通過競聘的后備工班長接管,進一步激發了班組管理人員進步的決心。同時針對工班長經驗不足,生產組織能力較差的現狀,車間管理人員還“手把手”的教,通過強化競爭機制、建立起學習平臺,提升班組管理人員生產組織能力。
抓細節操作,為生產打造銅墻鐵壁。要實現穩產高產,細節工作尤為重要,車間提出了既要抓大又要抓小的工作要求,大到軋機、導衛的準備,小到導輪角度的變化,鎖緊絲可靠性的確認,將工作不斷做細做實,真正將影響生產的“蟻穴”除掉。車間根據料型優化情況及時修訂了《軋槽過鋼量要求》。為抓住料型這個關鍵,車間將粗中軋標準料型偏差均縮小了1mm,使得各架次料型允許波動范圍更窄,保證了軋制穩定,減輕了軋制中大頭大尾現象,此外,車間技術員每天不定時抽查料型等工藝控制情況,確保符合標準要求,調整工、紅樣工等關鍵崗位人員不斷提高故障的可預見性,降低事故停機,杜絕人為操作失誤,在操作上向見微知著、精益求精。
抓技術創新,為生產鍛造強大引擎。2018年,軋鋼廠1#棒線產量提升還處處受阻,如:加熱區域,爐子能力小,供坯不能滿足軋線要求;軋線個別架次電機負荷大,經常報警,軋線不能提速;精整區域收集慢,導致冷床頻繁壓鋼,軋線停機檢崗;定尺擋板剛性差,導致定尺長度不穩,指標上不去……為此,一季度棒線車間再1#棒線引進了“黑體”材料技術,1#棒線增設打包機,改造定尺擋板,軋線主電機擴容改造,“頭追尾”軋制改造,粗中軋料型優化等等工作,使得軋線生產更加順暢,各規格實現了4%—15.4%不等的提速,為軋線產量、指標提升插上了騰飛的翅膀,將生產技術水平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。
抓設備維護,為生產奠定良好基礎。設備是工藝的保證,也是良好生產勢頭的保障。車間在細化設備包機制度,特種設備、關鍵設備班組人員巡查的同時,管理人員每天要親自點檢,以保證關鍵設備給予“關鍵照顧”。一般設備實行班組人員承包,與區域班長績效掛靠,從而確保檢查落實的有效性;同時,充分利用車間微信群發布換槽、換輥信息,讓電鉗人員提前做好準備,利用一切停機時間點檢平時正常運行不能點檢到的設備部位,處理問題,使所有工作有計劃、有安排、有落實,通過一系列措施,設備維護質量得到較大提升,故障率進一步降低。(王小東)
(責任編輯:zgltw)